专访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高鸿

本期嘉宾

GAOHONG
高鸿
高鸿,辽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数字化是理念问题,需构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

金宝搏188入口
+ 关注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方要同频对话、共同发力

金宝搏188入口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虽然产教融合的观念深入人心,但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是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实现教育和产业的互补互融、共生共长?对此您有何建议?

高鸿

产教融合是我们国家从十八大以后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基本主线。在产教融合方面,尽管很多学校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典型的案例,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个人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我们国家关于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还不健全。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到地方上具体落实的时候,还是缺乏一些有开创性或者改革性的措施。特别是在激励企业如何更加深入有效地参与职业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上,有一些政策还是不落地。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还有待改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但是几十年的发展惯性下,部分职业学校还是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还没有彻底扭转过来。很多学校的一些具体人才培养措施,包括教学模式,还是按照传统学校的教育逻辑,也就是说,企业如何深度地参与到我们学校的教育当中,还缺乏有效的途径和经验。比如说,我们的教学都是按照学校的专业,按照知识传授的体系来进行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路径还是不够宽。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我想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专业设置以及实习实训上做出调整。比如说,我们学校内的实习实训,通常都是模拟性的,不是仿真性的,在这样的“岗位”上或者是在课堂里头,是培养不出技术技能人才的。

再比如说“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在课堂里培养的,而是在企业的岗位上培养的。所以,我们需要转变理念,一方面,学校要具备的理念是,我们必须让企业有途径和方法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当中来。我曾经概括了一个企业作为办学主体要参与的5个方面,就是企业不仅是办学主体、投资主体,而且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管理的主体,同时,企业还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也就是说,从教育教学、学生培养到质量评价,企业应该全部参与进来。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说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高、就业率高,但实际上,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是企业说了算,我们应该把评价的权力交给企业,这也是企业真正感兴趣的。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认识到,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才,特别是大批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如果我们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也不会有生命力,也不会持续下去。

所以,我们需要让学校和企业这两者向同一个方向努力,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在于,学校和企业双方对话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这就造成了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不对称,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要相脱节。什么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学校并不完全了解。所以,我们需要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比如说,建设中国特色学徒制,这就需要企业提供足够的学徒岗位,并且企业的师傅要来带我们的学徒。如果企业只重视生产,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就不会有充足的后备力量。

校企融合不是一方的事,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这就是说,校企双方共同思考、共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不认同“校热企冷”、“企热校冷”这些看法。实际上,双方还是存在着一种合作的边界,或者是不够融合的地方。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方式,比如建立产业学院,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模式等等,将校企合作的载体实体化、可持续地运行起来,构建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现在中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多的是“点对点”模式或者短期合作,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制和长效的机制。建立这种体制、机制,仅从国家层面考虑是不够的,而应该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层面,到地方上的具体管理细则方面,再到学校和企业具体的合作方式层面,都要进行改革创新。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不分你我,应该是双方合作共赢,这很重要。

职校“升本”,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才是关键

金宝搏188入口

您说得特别对,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当中,学校自身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最近,在各地陆续公布的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中,不少职业学院将更名“职业技术大学”作为目标,您如何看从“职业学院”到“职业技术大学”的转变?

高鸿

大家现在比较关注学校的升格,我个人对此有另一种看法。我认为,我们从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学院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它不仅是学校层级的升格,还应该是我们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升级。近期各省选择的一些纳入到“十四五”规划的学校,都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排头兵”。对于这种身份的升级,我们必须明白,这不是说今天还是一个专科层次的高职学校,明天换成了“职业大学”的牌子,它就变成了本科层次。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就是学校的办学能力,包括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的管理运行,还有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不是能够真正为区域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学校升格只是名义上或者名称上的一种改变,教学质量的升级才是关键。

这一次国家将职业技术学院升级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实际上就是“升本”的问题,采用的是一种稳步发展的策略。所谓稳步发展,就是国家要让我们的一些职业院校,无论是从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上,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才能够胜任职教本科的办学任务。所以,我建议“升本”要和学校办学质量系统性的规划和提升,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只盯着那些表面的东西,比如,某某学校升为本科了,某某学校有多少个专业升为本科了,某某学校招收了多少本科学生,等等。两办的文件提到过“综合办学实力”,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才是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所在。

金宝搏188入口

是,社会上对职业院校升本的关注,更多是从其宣传的角度,包括招生吸引力的角度去看的,但实际上,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是否有提高才是最关键的。

高鸿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前期有一些“升本”的学校,在招生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就是,社会、企业、学生家长,对于学校的办学质量不够认可。如果学校的办学质量、就业质量提升不上去,得不到家长、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升本”是无法解决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的。所以,关键还是要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特别是教师队伍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里也提出,我们要稳步发展职教本科。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不能一股脑、一窝蜂地采取“升本”策略。如果学校的教师,今天还在教专科的学生,明天一翻牌就要教本科的学生,但教师的水平、教师队伍的质量没有根本性的提升,这样盲目地去“升本”,我认为可能会对中国的职业教育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对于职业院校“升本”,我们还是要慎重。

中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念问题

金宝搏188入口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的助力。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受到的冲击最大,反过来讲,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的成效也可能最为显著。您认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什么?

高鸿

我举个例子,今年参加高博会,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改变。前些年的高博会,有很多关于硬件设备的展览,但是今年大多数都是一些数字化的人工智能设备在教育应用上的展示,可以说这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发展趋势。前不久,我去宝钢参加了一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培训,我发现宝钢整个炼钢的生产线上,大概只有几个人。如今的制造业,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一线具体操作的工人非常少。职业教育也一样,我们现在急需引入数字化。不过,与各行各业相比,在教育数字化上,我们实际上是落后的。很多学校认为数字化是技术问题,但我觉得数字化是理念问题,我们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包括中国整个教育的数字化,不能只关注一些静态数据和课程,还要构建一个数字生态系统。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峰会,会上提到一个数据,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80%左右是失败的,原因是这些企业的员工缺乏数字化素养和数字化的能力。这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学校构建一个完善的数字化环境,去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由于教师和学生是数字化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们就要围绕他们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包括投入人力、财力建设数字化的平台、数字化的资源,比如,在线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技术等等,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数字化教学、学习资源,这些都是基础。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教师和学生运用数字化的过程中,如何来认定学习成果?比如,学生选学了一门微课,或者掌握了一项技术,该如何认定学习成绩?所以,我们还需要在数字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现在,我们很多的数据都是静态数据,比如,一个学校有多大的占地面积,有多少间教室,有多少名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年龄等等。我们需要把教师教学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这些“活数据”用一个系统整合起来,这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总之,中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念问题。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围绕教师、学生的需求,搭建平台、资源、管理的完整体系,同时还要解决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认定问题。这是一个很艰难且要下很多功夫的事情。我们的学校在“数字化”上是落后的,所以接下来,我们要从无到有,将数字化平台逐渐搭建起来。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管理创新工作。当然,也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建设能力等来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进程。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个人觉得,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可以先抛开办学条件、经费问题等,从能够着手的事情上,先行动起来,比如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先搭框架,然后再不断填充和更新内容,这样慢慢积累,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