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贺瑛
贺瑛
贺瑛,女,汉族,中共党员,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董事、校长、党委副书记,经济学博士,上海市教学名师,国家二级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贺瑛工作室首席专家。曾任上海金融学院副校长,上海商学院副校长。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教学成果奖、教学研究成果奖。主持的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

本期嘉宾

主持人

孙春蕾
孙春蕾,金宝搏188入口 副总编辑。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办学公益性是我们的长期坚守

孙春蕾

我了解到,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是我们最早创立的一批民办学校之一,在办学三十多年的历程中,您觉得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理念方面一直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坚守的这种教育理念是什么?

贺瑛

正如我们主持人所说,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确实是一所具有三十二年办学历史的民办高等院校,三十二年的历史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讲历史不算长,但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讲,它的历史很长,我们是第一批拥有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资格的民办高校。虽然是民办高校,但是我们这个民办高校,它跟一般的民办高校不太一样,我们不是“老板办学”,我们是由四位教授作为举办者来举办了这所院校,所以我们长期坚守的是办学公益性。我们办学的理念是认真求真,然后做到自尊自强,因此在整个办学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坚守一个信条,不管公办民办,都是党办。

所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非常注重内涵式的发展,因此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类似于我们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个对于民办高校来讲,我们实现了当时的“零”突破,我们许多的学生,也在国际大赛当中,争金夺银。我们许多教师,也在我们教学类的比赛、比武当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四大排行榜中,我们在中国软科排名是全国高职民办院校当中的第三名和上海市的第一名。

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是教育高质量发展

孙春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来很多方面的强国建设,特别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您怎么理解教育强国?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贺瑛

教育强国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全面提升教育的质量、效率和创新能力,形成能够满足国家发展需要、促进社会进步、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大量优秀人才的教育体系。

教育强国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在条件维度指向教育条件强,体现为拥有并高效利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教育条件;在本体维度指向教育自身强,体现为教育质量高、教育结构优、教育治理活等方面;在功能维度指向教育支撑强,体现为强盛发展的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多重支撑;在认识维度指向教育认同强,体现为在世界坐标系中同他国相比较中国教育综合实力处于第一方阵,并积极承担起与实力相称的义务与责任,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因此,教育强国建设必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目标宏伟、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强条件、强自身、强支撑、强认同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

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贡献程度;提升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孙春蕾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188金宝搏beat官网登录 。在您看来,面对国家的需求,高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强化自身的龙头作用?

贺瑛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理应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一是要成为人才培养主战场;二是要成为科技突破策源地;三是要成为社会服务主阵地;四是要成为文化传承先导地;五是要成为国际交流主窗口。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孙春蕾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高校如何发挥支撑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贺瑛

一是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三是贯通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

高校应主动作为、主动有为

孙春蕾

您认为高校在促进专业学科与产业发展对接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贵校是如何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学科设置的?

贺瑛

高校应主动作为、主动有为。实现产业规划与学科专业规划同步开展,做到教育链紧密对接产业链,高校应主动作为、主动有为,让教先产动,教随产动。

“十四五”以来,东海学院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上海“(2+2)+(3+6)+(4+5)”现代产业体系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开启专业结构优化布局调整,形成面向“2412”产业集群(2个先导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4个重点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时尚消费;1个新赛道:元宇宙;2个未来产业:低空经济、智慧养老),布局并优化相关专业,加速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人才培养进程。根据学校面向“2412”产业集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东海学院形成了新的“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构架,并通过重点培育、升级蝶变、淘汰关停三种类型的调控方式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深化产教融合,要做到“三有、四维、五同、多效应”

孙春蕾

教育强国建设,职业教育如何作为?能否谈下东海的具体做法?

贺瑛

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教育强国的进军号。习总书记指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再次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成千上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只有不断提高质量,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职业教育应当作为、可以作为。职业教育如何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精于贡献?答案是必须坚守、坚持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频度决定了职业教育对于教育强国建设的贡献度。

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做到“三有、四维、五同、多效应”。

以三有为抓手(即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力组织)

以四维为引领(“点、线、面、体”)

(1)精准把握“需求点”。(挖掘相互间的诉求点,以此为着力点,形成双方合作基础)。

(2)精确链接“关系线”。(关系线的建立,不仅需要捋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同时也需要填补“六链”之间的鸿沟,使其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形成创新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3)创新拓展“应用面”。(把握基本面,创新拓展合作和应用的场景,构建新型示范模式)

(4)协同构建“共同体”。(产教双方有机协同,锚定共同目标,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和长效发展)

以“五同”为核心

围绕“知识库”、“资源库”、“项目库”、“人才库”,合作开发教材、合作开设课程、合作建设基地、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助力就业.

最后一个方面是以“多效”作为导向,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形成“鲶鱼效应”,构筑“瀑布效应”,掘金“棘轮效应”。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不仅产教能够合,而且产教能够融。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一直秉持着以“创建示范性产教融合型专业”作为抓手,以“助力产教融合型企业成长”为己任,以“构建东海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为路径,以最终实现“三发展”为目标,即专业发展、企业发展、师生发展。

在这方面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也有一些实践,首先聚焦我们的基地,我们基于产教融合、虚实结合、学用一体原则建设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在产业学院方面、我们构建了智慧商贸产业学院、东旭智能产业学院、晶程甲宇产业学院、东海南麟集成电路产业学院.

在现代学徒制方面我们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是联合上海市报关协会和全国最大的报关企业上海欣海报关公司共同申报

最后在职教出海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类似于在安哥拉进行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汽车的专业筹建。我们在南非已经开始了跨境电商的专业授课活动,然后在摩洛哥制定了财务管理、物流两门专业的国际认证。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标准,目前专业标准在等待埃及相关部门的最后审核。

孙春蕾

那么我想跟您交流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在当下和未来的潮流中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您希望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贺瑛

顺着主持人这个话题,我觉得,我心目当中的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应该是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手中有技。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完成我们四位举办者的办学初心,让多一个孩子能够上学,让多一个家庭能够得到安宁,让社会能够多一个合格的人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