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今天,数字技术加快向经济社会全方面融入融合,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和学习工作方式。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
作为数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领域当前正在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面对以教育数字化撬动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夯实人才强国建设基础的美好期待,如何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
锚定发展方向——
教育数字化建设要促进教育服务普惠化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各国在发展教育中普遍面临的难题。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带来了契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教育是准公共服务产品。在教育数字化建设中,促进普惠公平是重要目标。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近年来,我国教育数字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成效显著,但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推进教育数字化普惠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调研中,民进中央发现,目前,我国校园网络接入率已达10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中小学占比达99.5%,但是,与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区相比,西南、西北等地区的教育设施配置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乡村学校在数字技术日常运行维护与更新方面的负担较重,有的学校因无力承担相应费用,索性减少数字化设备使用。
“教育数字化转型经费投入与实际需求存在错配的‘剪刀差’问题,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教师数字化应用培训、数字化转型模式探索上投入不足。”着眼于促进普惠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王仁祥建议,要在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共建共享、需求为王、协同联动等原则,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以及实践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确保数字化建设成果惠及人人。
“其实,工具性、技术性的问题相对好解决。”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看来,当前,随着教育数字化进入“超越工具性”的新阶段,教育数字化的普惠发展可能面临更大挑战。
同全球数字化历程相同,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相继出现,教育数字化也分别经历了与之相对的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教育数字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教育信息化,更多地体现在资源共享、效率提高等工具性上。”倪闽景表示,工具是可以花钱买到的。但今天,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传统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之外构筑起了全新的数字世界,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新世界的生存发展能力变得日益重要,“而这是买不到的,因此可能会加剧数字化建设的普惠问题”。
而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看来,尽管数字化浪潮中数字鸿沟和不平衡发展的现象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我们恰恰需要通过更好地发展和普及数字化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个体机会均等和公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要在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过程中,通过数字技术加快推动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破除应用瓶颈——
加快教育数字化建设与教育改革相融合
应用是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动力。相比教育数字化的美好图景,我们的教育教学为什么仍然相对传统?在教育数字化应用中,如何突破瓶颈?
在2018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份后,湖南先后实施了“互联网+”教育应用基础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素养提升、教育创新发展和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等五大工程,积累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在王仁祥看来,目前,教育数字化建设存在平台体系不健全、跨平台互联互通共享难度大、硬件环境不完善、资源优势发挥难度大等应用瓶颈,需要坚持以应用场景为导向,既夯实教育数字化底座,拓宽资源供给,又积极鼓励应用探索,推动教育数字化从教育教学“边缘”不断走向“中心”。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应用探索不能离开技术,但也不能只谈技术。”在全国政协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看来,教育数字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加教育,需要把教育数字化建设同教育改革有机统整。“如果单就数字化谈数字化,很多学校和教师会认为买一些设备、开设一些新技术新概念的课程,就是教育数字化,就能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但最后这是应用不了的。”
因此,代表、委员呼吁,要加快实现教育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教育流程的数字化再造,让教育数字化建设真正改变课堂教学。
“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不改变,甚至会出现越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教育应试化程度越高的现象。”倪闽景解释说,比如在提高刷题纯熟度的导向下,大数据精准教学、人工智能作业监测等技术越先进,“学生的学习异化会更严重”。
在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教授、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鲍虎军看来,ChatGPT实现了人与机器的自然对话,带来了远程化、虚拟化、沉浸式的人机体验,将对教育乃至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他也表示,如果我们的作业没有实现从“学了什么”到“如何学得更好”的转变,ChatGPT就会带来抄袭、作弊等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要通过转变教学和评价模式,帮助学生用好这些技术工具,破除技术进步反而让人们更加忌惮和犹豫的应用悖论”。
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数字化建设要关注数字素养“软”建设
“过去,打字员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但在今天,打字已经成了人人都要具备的技能。”在魏世忠看来,正如打字行业发生的变迁一样,今天,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成为所有职业和社会所有部门的“横向要求”。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培养数字化人才。我们不是让孩子通过机器来写作业,而是要让他们站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肩膀之上学习,从而实现从专业能力、学科素养到综合素养的系统性提升。”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场技术赋能的教育革命,也是一个通过新技术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梦想。“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为学习减负增效,也可以驱动教、学、管、评等教育场景的数字化进程,实现全要素创新、全环节打通,让人的全面、个性化发展成为现实。”
“今天,我们是在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工具进行工业化时代下的学习,但是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只有数字化才能支撑起多样化。”在倪闽景看来,由于数字化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数字素养也不是静态不变的,而应该是一场终身学习,“不管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数字素养的本质都应该是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素养”。
在变化的时代保持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适应数字时代的法则。而对于教育者而言,如果不跟上不断进步的时代,甚至还可能出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数字素养“倒挂”的现象。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
着眼于教师培养培训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认为,要推动教师培养培训的数字化转型,就要解决当前优质智慧平台支撑不足、优质学习资源缺乏等问题,通过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筑基计划”,促进培训内容、研修组织与教育实践“黏合度”不断增强等方式,更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魏世忠也认为,给教师提供“脚手架”很重要。“人是有惰性的,都愿意顺着老路继续走,提高教师的数字化能力,需要管理部门和学校制定一些措施、拿出一些办法,在日常管理和业务中融入数字化的内容,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师的数字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一中校长王淑英建议,在加强教师数字化能力培养和评价的同时,要持续为教师减负,保障其进行数字化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是为教师自身质量的大提升做准备,也是为学生高质量发展铺路”。
在汪小帆看来,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数字化与教育的碰撞迸发出绚丽灿烂的火花,创造人人都能享有高质量教育的数字化时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