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以行业特色办学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为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直属高职院校,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以“全面建设行业标杆、区域领先的高水平特色名校”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时间:2025-03-21 09:30
2025-03-21
数字化转型助力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 聚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七金”建设
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数字化转型”与“七金”建设战略,推进职业本科试点工作,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5-03-17 13:22
2025-03-17
围绕东坡饮食文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性地提出了“一融入、三保障、六任务”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并成功申报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旨在将东坡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餐饮类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富有文化底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5-03-17 13:21
2025-03-17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一融双高”建设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如何有效破解学校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难题,促进高校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发展?这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学校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同类院校提供了“一融双高”的“交院发展方案”。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5-03-07 09:51
2025-03-07
开展“五金”建设 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公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办公软件已经深度融入各行业的核心业务处理流程。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自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抢抓机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数字化课程为基础,以高质量教材为载体,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情境化实习实训基地为支撑,高效开展“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五金”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5-03-07 09:47
2025-03-07
推动教学关键要素改革 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
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是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的基本目标。两个目标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办学能力高水平,要靠产教融合高质量来保证;同时,产教融合也只有落实到办学层面、落实到教学环节,才是真正的融合。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5-02-27 09:47
2025-02-27
把握“三个特征” 建好数字教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学工具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教材,数字教材有更好的呈现形式、交互能力及查阅便利,能够解决纸质教材课堂使用效率低、课后使用频次低等问题。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5-01-14 10:35
2025-01-14
引入企业评价提升职教适应性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推进教学评价改革
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谁来评价?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决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标准?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5-01-09 10:01
2025-01-09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培养思路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以培育“双师型”教师师德师风为先导、以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引培专业领军和高层次青年人才为重点、以“教学创新团队”引领“双师型”教师全面发展为推手的培养思路,通过“师德师风为先导、团队引领树示范、‘一人一案’定规划、‘四大工程’育人才、‘五个协同’建团队、‘双挂互聘’练技能、‘三教改革’促提升、‘多维评价’激活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充满活力、教学能力强、行业有影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1月7日08版
时间:2025-01-07 15:14
2025-01-07
以“财”的供给侧改革推动“业”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类专业改革实践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建设制造强国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文章来源: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时间:2025-01-03 10:13
2025-01-03
多维度 进阶式 深融合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高职一体化改革与实践
高质量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3日11版
时间:2024-12-25 15:01
2024-12-25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深化治理改革 赋能“双高”建设
近年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服务和保障“双高计划”建设重点任务,持续深化治理机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有力推动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理保障,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办学治校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4日07版
时间:2024-12-25 14:48
2024-12-25
湖北三峡职院:以数字化赋能专业建设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围绕其第一要素“更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培养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成为职业院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教育担当。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4-12-17 10:00
2024-12-17
开辟教师发展“绿色通道”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推行分类设岗、分类评价改革
近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坚持用好“师德第一标准、分类第一原则、实绩第一标尺”的“指挥棒”,积极探索教师岗位分类设岗,教师职称分类评价,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特点和潜能选择职业通道,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跑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9日01版
时间:2024-12-10 09:56
2024-12-10
“三化三联三融” 探索财会人才培养新路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财会类专业全场景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为了使高职财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职业岗位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数字素养、创新创业素养,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等,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联通主义学习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探索构建“三化三联三融”全场景实践育人模式,全面增强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27日06版
时间:2024-12-03 11:08
2024-12-03
育训研赛,四链融通:服务大型央企的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与创新实践
邮政通信管理专业是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首创专业,于1984年开办。专业在2012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017年成为国家邮政类专业示范点,201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2019年成为国家双高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育训研赛、四链融通”的邮政通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文章来源: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时间:2024-11-28 09:44
2024-11-28
“二引领、三融合、五融通”,打造交通“双创”人才培养新高地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群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近年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探索和实践“1234”科教融汇新路径,推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高水平专业群特色发展。
文章来源: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时间:2024-11-20 10:40
2024-11-20
无锡职院:强化绩效 创新管理 打造内部治理新生态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章程》为统领,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内控体系、改革管理模式,着力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数智治理,加快流程再造,优化工作机制,打造中国特色职业院校内部治理新生态。
文章来源: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时间:2024-11-13 10:45
2024-11-13
六共六定 三师共导 课技一体 多元评价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实践探索
2021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为学校及专业持续推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机遇。自立项实施以来,团队探索、构建并实践了“六共六定、三师共导、课技一体、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供同类专业借鉴参考。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日07版
时间:2024-11-04 13:18
2024-11-04
数字化手段 “双师型”路径 模块化培养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装配式建筑施工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完善机制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建造产业学院。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19日03版
时间:2024-10-23 09:26
2024-10-23